由科技主宰的未来,我们还有多少选择的权利

最近体验了《底特律:成为人类》,感受比较多,觉得有必要说一下。


Quantic Dream工作室来自法国,早期作品比较冷门,最知名的是从《暴雨》开始,到《超凡双生》和《底特律:成为人类》,连续三部作品来探索互动电影类型,以及作为我们如何更深入的参与到故事中,这一类型一直是个比较尴尬的题材,一方面它相比电影镜头语言上有欠缺,虽然给出了一个导演视角并不方便,相比游戏又缺少操作性。


然而到了《底特律》,在两者之间的临界点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,让玩家做选择,以及体会选择的代价,更重要的是它挖掘出了我们参与其中被激发出的一种情绪——共情性。


《底特律》原名《Detroit: Become Human》,故事重点在Become上,我们会逐渐看到这些仿生人如何一步步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,副标题的译名有《变人》,《我欲为人》和《成为人类》,都没有翻译出信达雅的意思。


2038年的底特律,由于技术进步和制造业需求的转变,汽车城已经充满了Android,以往人类的工作被Android取代,生产率大幅提高,失业率飙升,这里Android的官方翻译是仿生人,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差不多,另外还有气候变化,人口过剩和美俄外交危机升级。


事实上,游戏大部分情况不需要花20年,看看近年Google Duplex或AlphaGo的例子就知道了,最让人觉得有未来感的是花大约八千美元,你就可以买一个栩栩如生的仿生人来帮你做家务。


主要讲述三个仿生人角色,名叫卡拉的家政型仿生人,照顾一个女孩爱丽丝和经常虐待她的父亲;马库斯和卡拉类似,更接近管家,他照顾一位和蔼的上了年纪的画家卡尔;还有一个叫康纳的执法型仿生人,他调查一群逐渐拥有意识的异常仿生人。


玩家的视角在三个角色之间跳跃,不断的面临各种选择,马库斯组织仿生人起义如何收尾,卡拉是否会带着被父亲虐待的爱丽丝出逃,以及康纳会站在哪一边等等,选择权都在你。


我大约花了10个小时完成第一个剧本,采用和平方式达到圆满结局,之后跳到关键章节完成了另一个结局,主要角色有可能在故事的不同时间点死去,具体有多少个结局,主创David Cage本人也不知道,故事分支呈树状展现,剧本总共有2000多页。


叙事线索各自展开,每个决定会改变故事的方向。解救一个角色的生命,他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出现来帮助你,树敌的话可能迎来坏结局。


其中卡拉带爱丽丝过边境的剧情,会面临一个道德选择,主角会捡到其他乘客遗失的车票,是否归还,直接影响角色是安全过境或只能偷渡,若是做一个好人反而导致坏结局,放在现实中却非常现实,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。


《底特律》区别于电影的一点就是代入感,如果再深入,投射到角色上,带给我们的是共情能力,在过程中对角色产生同情,这一点几乎完美做到了。


共情属于心理学范畴,是现代生活不可疏忽的一种能力,人作为社会性动物,都会存在共情心理,只是这种心理是否强烈,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受,这属于共情能力较强的人,换位思考,学会倾听,这都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共情能力体现的特点。


《底特律》作为互动电影游戏变得不再尴尬,各种选项体验不一样的故事,现实中的我们,也是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,家庭、恋爱、事业等等,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做选项的过程,只是没有机会可以重来,看似不变的模式,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体验,这一题材已经区别于电影,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。


如预告片中所说:This is your story,游戏中我们演绎主角的故事,现实中我们书写自己的人生。


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42号避难所

评论 ( 1 )
热度 ( 9 )

© 42号避难所 | Powered by LOFTER